煤质检测中的术语及含义
煤质检测分析中的常用术语及其含义
褐煤(HM):煤化程度低的煤,外观多呈褐色,光泽暗淡,含有较高的内在水分和不同数量的腐植酸。
烟煤(YM):煤化程度高于褐煤而低于无烟煤的煤,其特点是挥发分产率范围宽,单独炼焦时从不结焦到强结焦均有,燃烧时有烟。
无烟煤(WM):煤化程度高的煤,挥发分低,密度大,燃点高,无粘结性,燃烧时多不冒烟。
煤样:为确定煤的某些特性按规定方法采取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试样。
采样:按规定方法采取有代表性煤样的过程。
一般分析煤样(空气干燥煤样):将煤样按规定缩制到粒度小于0.2mm,并于周围空气湿度达到平衡,可用于进行大部分物理和化学特性测定的煤样。
标准煤样:具有高度均匀性、良好稳定性和准确量值的煤样。
煤样缩分:在煤样制备中,将试样分成具有代表性的几部分,一份或多份留下来的过程。
工业分析:煤中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四个项目分析的总称。
外在水分(Mf):在一定条件下煤样与周围空气湿度达到平衡时所失去的水分。
内在水分(Minh):在一定条件下煤样达到空气干燥状态时所保持的水分。
全水分(Mt):煤的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的总和。
一般分析煤样水分(Mad):在一定条件下,一般分析煤样在实验室中与周围空气湿度达到大致平衡时所含有的水分。
灰分(A):煤样在规定条件下完全燃烧后所得的残留物。
挥发分(V):煤样在规定条件下隔绝空气加热,并进行水分校正后的质量损失。
焦渣特性:煤样在测定挥发分后的残留物的粘结、结焦性状。
固定碳(FC):从测定煤样的挥发分后的残渣中减去灰分后的残留物,通常用100减去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得出。
全硫(St):煤中无机硫和有机硫的总称。
弹筒发热量:
单位质量的试样在充有过量氧气的氧弹内燃烧,其燃烧产物组成为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硝酸和硫酸、液态水及固态灰时放出的热量称为弹筒发热量。
恒容高位发热量(Qgr,v):
单位质量的试样在充有过量氧气的氧弹内燃烧,其燃烧产物组成为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液态水及固态灰时放出的热量。
恒容高位发热量即由弹筒发热量减去硝酸生成热和硫酸校正热后得到的发热量。
恒容低位发热量(Qnet,v):
单位质量的试样在恒容条件下,在过量氧气中燃烧,其燃烧产物组成为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态水及固态灰时放出的热量。恒容低位发热量即由高位发热量减去水的气化热后得到的发热量。
元素分析:碳、氢、氧、氮、硫五个项目煤质分析的总称。
收到基(ar):以收到状态的煤为基准。
空气干燥基(ad):与空气湿度达到平衡状态的煤为基准。
干燥基(d):以假想无水状态的煤为基准。
干燥无灰基(daf):以假想无水、无灰状态的煤为基准。
灰熔融性:在规定条件下得到的随加热温度而变化的煤灰变形、软化、呈半球和流动特征物理状态。
变形温度(DT):在灰熔融测定中,灰锥尖端(或棱)开始变圆或变曲时的温度。
软化温度(ST):在灰熔融测定中,灰锥弯曲至锥尖触及托板或灰锥变成球形时的温度。
半球温度(HT):在灰熔融测定中,灰锥形状变至近似半球形,即高约等于底长的一半时的温度。
流动温度(FT):在灰熔融测定中灰锥熔化展开成高度小于1.5mm的薄层时的温度。试验气氛及其控制:
1、弱还原性:
a、 炉内封入碳物质;
b、炉内通入(50±10)%(V/V)的氢气和(50±10)%(V/V)的二氧化碳混合气体,或(40±5)%(V/V)的一氧化碳和(60±5)%(V/V)的二氧化碳混合气体。
2、氧化性气氛:炉内不放任何含碳物质,并使空气自由流通。
观测值:在试验中所测量或观测到的数值。
极差:一组观测值的*高值和*低值的差值。
偏差:一个观测值与一个规定值之间的差值。
精密度:一组观测值相互接近的程度。
准确度:观测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
重复性界限:一个数值在重复条件下,即在同一试验室中,由同一操作者,用同一仪器,对同一试样,于短期内所做的重复测定,所得结果间的差值不能超过此数值。